日前,監察院針對高雄衛武營的興建,糾正了文化部暨所屬衛武營藝術文化中心籌備處。
一個座位補助15萬
根據監察院調查,扁政府於2005年提出衛武營興建計畫,總經費達83.6億,觀眾席總數4900,預估每年虧損2.49至2.67億;馬政府上台以後,於2009年將觀眾席上修為5984席,預估虧損上修為每年8.3億,到了2015年本計畫已是第五次修正,馬政府繼續增資,而前前後後所有經費全由政府──納稅人民的錢──買單。
預訂今年十月開館的衛武營在正式營運後,每年可獲政府補助款近9億。它的計算方式是以每個座位每年平均補助款15萬元為標準,乘以近6000個觀眾席,換言之,只要它的總觀眾席不縮水、平均補助款不刪減,那它每年可獲政府約9億的補助。放眼全國大大小小各個表演場所,惟有「國家級」的場館,方能在每年數以億計的虧損下,仍可領取政府每年數億的補助。
故在財務上,監察院糾出本計畫於研擬階段未做好營運與風險評估,低估了未來營運的虧損,後又不斷追加預算,使政府補助負擔增加,也反映出計畫評估的未盡切實,這是糾正案提出的一大理由。
延宕近8年,成本暴增
本計畫除了財務,管理面也出了問題。根據監察院調查,全案共7標:第1標「主體結構工程」,第2標「建築機電空調工程」,第3標「特殊設備工程──舞台燈光音效座椅」,第4標「管風琴採購」,第5標「景觀工程」,第6標「捷運連通道工程」,第7標「營運辦公室裝修工程」。但7標各自為政,欠缺協調整合,導致各標工程衝突不斷,工程效率低落,進度嚴重落後。
除了協調力,工序也紊亂不堪。例如第3標「舞台、燈光、音響」及第4標「管風琴」等貴重設備已進場安裝,但第2標「屋頂工程」仍在施工且尚未斷水,結果2015年5、8、9月間連日大雨,館內嚴重積水,造成部分設備受潮受損,爆發求償爭議,可見由於管理者的失能,亂了工程的主次先後,延宕了完工期程,使成本暴增。
影響所及,設備尚未啟用即面臨折舊。例如從國外訂購的燈光、音響等設備已於2013至2014年交貨,而後完成驗收、安裝,但在今年十月衛武營正式開館營運前,這些設備已擺了兩、三年,新貨變舊物。換言之,工序、分標出了問題,反映出的正是管理者執行力的不彰。
歷經扁、馬、蔡三朝的衛武營案,足以顯見台灣大型場館興建的計畫失當,決策草率,管理怠惰,執行無方。監察院的調查報告再次印證,藍綠政府別說是文化建設的軟體了,連成天夸夸其談的「硬體」都搞得烏煙瘴氣,狀況百出,令人髮指。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