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部預備發放「文化卡」給16歲的高中生作為「文化教育札根」,反映出在鄭麗君主政下的藝文政策,已到了黔驢技窮的地步。
這項政策規劃讓16歲的高中生拿著政府發給的卡片,運用卡片內的點數來看表演、逛展覽,範圍限定於各公立文化場館,例如台北兩廳院、台中國家歌劇院、故宮與各公立博物館,未來擬加入圖書消費。換言之,16歲的高中生將來可以人手一張拿著政府出資的「文化卡」走到各個公家場館,看表演免費、逛展覽免費、買書免費,從16歲養成「免費看」、「看免錢」的習慣,而這就是政府所號稱的「文化教育札根」。
自鄭麗君上台以來,台灣的藝文欣賞人口並未增加,藝文團體票房並未提升。問問今年的劇團、樂團、舞團票房好不好,每個團隊一肚子氣也一肚子苦水。她的前瞻計畫編了兩百多億,沒有一筆和振興藝文消費有關;她的藝文消費政策,停留在空口說白話的階段而儼然成了幹話;她對於「藝文消費抵稅」、「圖書統一定價」等政策,一拖再拖敷衍了事,毫無作為。如今,為了討好青少年,打著「文化教育札根」的大旗,浪費政府的錢讓那些不管是偏鄉的、都市的、貧窮的、富有的、愛看表演的、不愛看表演的全部一網打盡、一律免費,完全不知民間疾苦,也不懂得如何對症下藥的解決長年沉痾。
鄭麗君不知,「文化教育札根」的精神在於「多元」。16歲的高中生愛聽流行歌曲,好,我政府就引導他們,讓他們知道古典樂也是不錯的選擇;16歲的高中生愛看大明星演偶像劇,好,我政府就鼓勵他們,讓他們知道原創性高、實驗性強的小劇場也能做出優質的愛情戲;16歲的高中生覺得偶像團體引領的流行舞步很酷很炫,好,我政府就引領他們觸及現代舞,告訴他們舞蹈的定義很廣,炫技只是其一;16歲的高中生以為藝文表演只在大型場館、展覽只在故宮,好,我政府就引介一些小型卻致力於藝文發展的咖啡店,讓他們了解表演、展覽未必只發生在金碧輝煌的場館。16歲的高中生認為藝文距離生活很遙遠,好,我政府就提醒他們去廟前看看歌仔戲,想想為何不會滑手機的阿公阿媽能看得津津有味;16歲的高中生不了解發生在眼前的表演和展覽需要動員多少人力、物力、財力,好,我政府就向他們強調眼前的一切,絕非「免費看」或「看免錢」便能換來的!包括購票意願與行為在內,是建立一個健全藝文環境的關鍵環節!
換言之,「文化教育札根」若不扎根於「多元」而令16歲高中生更廣泛地接觸各個類型的藝文,那麼,這項「札根」的政策,其實是徹頭徹尾的失根!
文化部的「文化卡」,便是這種失根的政策。首先,它炒短線的讓16歲的高中生「免費看」,建立他們錯誤的消費觀念;其次,它讓他們自由選擇那些符合自身口味的表演、展覽,喪失了接觸不同類型藝文的機會;再其次,它侷限於公立場館,排擠了那些在實驗性和原創性方面毫不遜色的小型場地,限縮了藝文的多元性;再者,它允許他們各依所好的買書。試問對於16歲的高中生而言,他們會買《哈利波特》還是吳濁流的小說?難道這個成天哭窮的政府打算花納稅人的錢,去提升《哈利波特》的銷售率?這是哪一國的文化卡!
請鄭麗君的文化部多走大路,少走偏鋒!這不是文化卡,這是卡死文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