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柯P新政」第十七:文化自治?柯文哲曾說他當選之後將由「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推出若干人選,並由網路投票選出文化局長,但四年下來柯市長換了三位文化局長,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何在?網路投票選出局長的機制何在?事實上,除了首任局長倪重華,接下來的局長皆由市長欽定,換言之,柯市長跳票了。
柯文哲曾說由「文化政策諮詢審議會」審議文化相關重大的人事、政策及預算,成員由市長任命資深的文化界人士組成,名單公開透明並接受市民公評,協助市長做文化方面的政策決定。然而,四年下來,這個主張只剩口號,根本沒有這個諮詢審議會。
還記得「柯P新政」第二十:文化夢工廠?四年前的柯文哲曾抨擊台北市文化展演環境貧乏,華山和松山文創園區因租金昂貴而僅能作為商業用途,使年輕藝術家缺乏工作機會和公平創作環境。但四年過去了,華山、松山文創園區是否變得更好、租金是否變得更合理、年輕人是否獲得更多機會?沒有!
為此,柯文哲曾主張要籌組文藝總工會,讓藝文工作者享有勞健保及退休保障;其次,提供足夠生活、工作、展演空間;第三,提升文化建設採購質量,並提供半數機會給年輕藝術家。但四年下來,藝文工作者的勞動權益與退休保障何在?展演空間增加了嗎?至於「文化建設的提升」就更別提了,大巨蛋已成了爛蛋,綽號「皮蛋豆腐」的表藝中心不知何時完工。
柯文哲曾說「文化夢工廠」會利用花博公園、美術館公園、新生公園以及可能遷移的松山機場現址。但四年下來,松山機場依然是松山機場,「文化夢工廠」依然在柯文哲的夢中,看不見未來。此外,為解決藝術家居住問題,柯文哲主張與大學合作在校園興建學生宿舍並指定其中一部分作為藝術家公寓;關於這點,實屬夢中之夢,不妨稱之為迷夢。
還記得「柯P新政」第二十一:流行音樂?四年前柯文哲主張設立更多的Live house提供剛起步的音樂人磨練空間;每年制定不同主題音樂節包括夜市音樂節或結合老城、動漫舉辦跨區域、跨文化的音樂節;要提高新人、非主流樂團的演出機會,全力支援音樂行銷。但四年下來,Live house的數量不如市長預期,默默無名的樂團依然單打獨鬥,咬牙苦撐,期待明天會更好。換言之,四年來柯市長的流行音樂施政,並未在既定基礎上展現更強烈的決心,獲得更多的突破。
此外,柯市長曾說過要透過閒置空間設立漫畫博物館,可惜,四年來他尋不出閒置空間,便也無所謂漫畫博物館了。
最後,柯文哲說過:「有歷史感才能夠建立一個文化城市,我們必須尊重自己的歷史、尊重自己的文化,先產生一個歷史感,才有可能去建構一個文化城市。」但,同一個柯文哲,居然曾將文資團體比喻為「文化恐怖份子」,反映出他對於文資、文化的傲慢與輕視。去問問文資團體關於柯市長四年來的表現,恐怕大多數是搖搖頭、不敢恭維的吧。
柯文哲口中的「文化城市」,從「柯P新政」的理想與實踐上,徹底失敗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