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2日 星期一

文化政策:反對鄭麗君的公共媒體法

民進黨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強推「公共媒體法」,說有了它,公共媒體將是獨立、自主、超越黨派的。如果國人不健忘,應記得當初促轉會成立之時,民進黨政府也這麼說,但,號稱公正、超越黨派的促轉會如今變成了東廠,成為統治者打擊異己的工具。

別以為這種臭事不會發生在公共媒體。只要民進黨惡性不改,它的政府到處都有張天欽;制度再健全、財源再豐沛、理想再高尚,張天欽們依然能上下其手,知法玩法,毀掉形象與公信力。鄭麗君說公共媒體的董事選任由行政院提名經立委同意後聘任,再透過兩年改選一半的「交錯任期制」,使公媒更具民意基礎。問題是,在「單一選區兩票制」下所產生的國會很明顯對大黨有利(想想十年前國民黨的絕對多數以及如今民進黨的絕對多數),如果選舉制度不改,那麼立法院反映的民意,實為大黨的黨意。促轉會委員不也由行政院提名經立法院同意的嗎?促轉會更具民意了嗎?換言之,鄭麗君「公媒更具民意基礎」之說,根本是自欺欺人。

好,不談法制,談談實際面吧。自鄭麗君上台以來,政治介入媒體的記錄層出不窮,例如2018年1月華視總經理郭建宏案。綠色政客兼藝人余天聯手公廣集團董事長陳郁秀運作董事會讓郭建宏入主華視,一年後陳郁秀再運作董事會踢走郭建宏,氣得郭建宏開記者會,氣得余天去蔡英文面前告御狀。在鄭麗君的縱容下,陳郁秀攜手民視「改革」華視,引發各界質疑華視「綠化」,對此,鄭麗君未置一詞。媒體的公共性就這樣被綠色政客、綠色藝人、綠色媒體給運作、給糟蹋,眼看相關人士至今仍戀棧權位、盤踞不去,未來的公共媒體值得期待嗎?

2018年4月,一家民營電視台接到文化部關切電話,要求該台某個節目在播出之前必須先送審,消息一出各界譁然,文化部趕緊跳出來滅火,辯稱是善意「提醒」。民進黨政府一邊高喊「黨政軍退出媒體」一邊將髒手伸進媒體,對照鄭麗君再三強調的媒體獨立、自主,難道不覺得刺耳,不覺得荒謬嗎?

類似情事沒完沒了。2018年9月,文化部找華視總經理莊豐嘉等人開會,要求華視董事會變更決議,將華視前任總經理王麟祥移送檢調。先前,華視董事會討論「高退佣案」,確立了「本案金流難以調查且不易成案,決議不移送檢調單位處理」,沒想到這個由「獨立媒體」的董事會所做出的決議,竟遭文化部打臉,表明要華視將本案移交檢調機關調查。文化部此舉引發「干預公共媒體」的質疑,急得文化部出面澄清是「基於監督義務提供建議」,後續如何辦理,「仍尊重公視董事會決議」。

從上述例子可知,公廣集團貌似獨立,實難擺脫黨政勢力。它受制於文化部,文化部受制於鄭麗君,鄭麗君受制於民進黨。民進黨的政治力量透過鄭麗君和文化部介入現在的以及未來的公共媒體,影響人事、翻轉決議,再以其一貫的話術,美其名為「監督」、「提醒」、「建議」、「參考」;以捍衛媒體的公共性、獨立性、自主性等謊話,掩飾其黨派利益,以權謀私。

呼籲民進黨的文化部長鄭麗君即刻停止「公共媒體法」修法,別再蠻幹了。至於那些為此法叫好的御用文人、蛋頭學者、中央社董事長,當你們將來痛批公共媒體變調走味的同時,別忘了你們今朝是如何肯定、如何讚賞那部替統治者擦脂抹粉的「公共媒體法」。

(本文原載於2018/9/23)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