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2日 星期一

鄭部長換位子就換腦袋(本文原載於2016/7/31)

上任兩個月以來,文化部長鄭麗君的荒腔走板不勝枚舉。她是第一個為了總統就職典禮節目失當而道歉的部長,創下先例;她是第一個政黨色彩強烈且名列政黨不分區立委的文化部長,也創下先例;她的施政主軸了無新意,通篇讀起來像是一篇寫壞了的作文;她的政策淪為空談,像極了被她批評的首任部長龍應台;她主張自費看戲,但對於文化消費的具體措施付之闕如,到現在還有很多民眾改不掉免費看表演的習慣,卻不見文化部提出任何政策工具來鼓勵、來誘導;她提出的公視董事名單除了換幾個名字,大打安全牌的思維像極了前朝,公共電視依然願景不足、前途黯淡;她補助的流行音樂跨界合作案,大小眼的程度更與前朝無異,搞不清楚的人還以為是馬政府仍在執政。對於台灣藝人受到中國大陸的打壓,她束手無策,根本無視於本地藝人到對岸發展的工作權與生存權。請問鄭部長,過去這兩個月,你在幹什麼?

最令人火大的是她換位子就換腦袋。過去她當立委時,凶神惡煞,拼命砍文化部預算,到現在她搖身一變坐上大位之後,立即擺出笑臉,要求把2億7千多萬元遭到凍結的預算解凍。在6個凍結的預算案中,有5個是鄭麗君當立委時的傑作,當初凍結預算時疾言厲色,現在笑嘻嘻地尋求立院老同事放水。如果她願意為過去所作所為道歉,也就罷了,但她居然有臉自我辯解過去提案凍結預算的人不只她一人,把其他人一起拉下水,以合理化自身的荒謬。更不要臉的是當被問及如果今天不是部長仍是立委,是否會接受文化部今日所提之文化報告,鄭麗君當場表示會接受,其不臉紅不害臊的程度,讓「昨非今是」一下子變得好具體,具體得讓我們看見她當上部長怎麼說都對,怎麼做都對。

這就是包括鄭麗君在內的台灣政治人物的嘴臉。我們以為她是文化部長,錯了。如果我們用文化部長的標準看她,以文化部長的高度看她,我們會覺得這個人怎麼可以這樣。但如果我們以典型的政治人物看她,一切豁然開朗。典型的政治人物說一套做一套,至於說的和做的那一套,在朝在野還不一樣。在野時反對,在朝時贊成;在野時刪預算,在朝時護預算;在野時板著臉凍結預算,在朝時掛著笑臉尋求解凍、尋求過關,希望既往不咎。鄭麗君不是國民黨,但比較前朝官員和她的言行,除了黨名不同,看不出有太多差別。當典型的政治人物當上了文化部長,我們無法確知提升的會不會是那個政治人物,但我們很確定沉淪的是文化部長一職所應有的格局與高度。那些贊同她的、誇獎她的、吹捧她的,不是糊塗就是裝糊塗,他們的言論不值得一顧。不然可以去問問他們,過去這兩個月,鄭部長在幹什麼?說得出來嗎?別當權力者的打手好不好,給自己留點尊嚴吧。

這就是兩個月以來鄭部長的整體表現,最嚴重的莫過於換位子就換腦袋,而從她的腦袋和言行看來,她不適任文化部長。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