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兩廳院公布了2013~2018兩廳院售票系統消費行為報告,無異於賞了文化部長鄭麗君藝文消費政策一個大耳光。據分析,兩廳院售票系統平均每年12億票房換算下來,每人每年50塊;65%會員年度購票僅1次,84%會員僅購買單一種類的節目;購票會員多數為30至44歲女性;居住地區高度集中於六都,不,是二都:雙北地區佔了全體購票會員數的一半。
可見,過去六年不論馬政府還是蔡政府,購票看表演的觀眾絕大多數是女性、都會、北部。請問這個現象令人驚訝嗎?一點也不!長久以來總是如此。一向如此。一直如此。差別僅在於如今多了大數據,開口閉口多了數字,多了些說服力。
我們不僅需要統計數字來描述現狀,更需要文化政策翻轉現狀,但鄭麗君主政三年來,現狀不但沒翻轉,藝文消費政策更淪落到只剩口號。我們應將這份報告丟給她,讓她從頭到尾看清楚,問她台灣每人每年花50元看表演、65%會員年度購票僅1次、84%會員僅購買單一種類的節目、購票會員集中在雙北,部長作何感想?
更有甚者,還有大量一次性消費者,一次約買2張,過去六年就只買這一回。如同一家餐廳沒有回頭客,這些僅僅買單一回的觀眾,出場後就走掉,不回來了,也不知道是菜色不好或餐廳不舒服或根本犯沖不對胃口,總之,他們來了又走,沒有選擇去而復返。他們,難道不是潛力觀眾,難道不該是藝文消費政策努力的方向?鄭麗君三年來最糟糕的就是坐擁資源卻擺爛不用,僅以道德勸說的方式呼籲大家購票,但你勸說、呼籲有屁用!你在門口勸客人進餐廳、呼籲客人進餐廳,客人就會乖乖聽話進來嗎?
或許問問鄭麗君,她是否也是一次性消費者?主政三年以來她自掏腰包看過多少表演?她是否也如65%會員一年僅購票1次、也如84%會員僅購買單一種類節目?她是否會前往雙北以外的地區看表演又看了多少?文化部長若不以身作則帶動消費,老百姓為何掏錢買票?如果政府沒有政策誘因、官員又不帶頭示範,那麼藝文消費豈能不成為口號!
可惱的除了官員一事無成,兩廳院還跟著粉飾太平,在公布的報告中故意下標題為:「2018年總票房12.7億 演出場次總數成長5%」。乍看之下,十幾億的票房加上場次成長,誰說藝文消費不振?是啊,雖然場次成長了5%,但售票數下滑了0.3%,換言之相較於2017年,2018年的售票下降了,票賣得更少了、票房更不好了,而這才是事實啊!號稱獨立的行政法人國表藝和它轄下的兩廳院在標題上誤導民眾而讓人誤信藝文前景一片大好,簡直一派胡言,自欺欺人!
這份官界學界攜手合作的報告,以統計數字和大數據鄭重宣告藍綠政府統治下藝文消費的一貫低迷,以及鄭麗君主政三年來的藝文消費政策徹底失敗!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